基金动态
中国与深圳的国际化
发布日期:2012-11-23
分享到:

自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区的诞生——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碑,已经三十载有余。如今,深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或者让我中文表达 “三十而立”。深圳发展银行,现称平安银行,中国第一家上市银行;华为,中国唯一未上市的500强公司,或许全世界最知名的中国公司;更不用说腾讯、万科、平安等数不胜数。深圳取得的荣誉不一而足。


然而,30多年以后,中国的发展模式开始显示疲态。这是正常的,也许最为不同寻常的是直到现在才发生。经济放缓,消费停滞,国内市场似乎陷入了制成品供给的指数级增长诱发的投资漩涡。


那么,如何才能确保中国和深圳在未来的30年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呢?最明显同时经常被引用的答案将贯穿我们今天的讨论—国际化。


然而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中国尚不能向世界投射令人安心的形象。中国的崛起更多源于坚持不懈而非管理得当,似乎北京模式实际上是全球化掩饰下的国家利益的结果,而不是如果北京的模式实际上是国家利益伪装成全球化的结果,而不是昭示全球价值。中国领导层对此心知肚明。“软实力”理念的传播颇有助益,集中力量推动太平洋的崛起,试图安抚美国政府、邻国和世界舆论,但近期的努力却是徒劳。中国深陷尴尬和窘迫的争议漩涡。自相矛盾的是,中外政府保持着热络的关系,也许并不突出,但仍趋向于富有成效的合作。这是中国不可或缺性的强大信号。相反,中国缺失的是社会因素,创造更美好生活方式的声誉,产品与时尚的成功,拥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应散发的魅力。普遍的印象是,当中国应该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时,却执着于其多样性。虽然人们对中国的印象日益恶化,但仍可以凭借经济实力扭转趋势。外国投资能够博得仁慈,鼓励充满活力的青年人走出国门,敞开现代中国的大门。数千名青年企业家纷纷“走出去”,不只为了收集资源,并谋求向劳动力或农业用地的充足国家“转战”;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历练,管理层开始崭露头角。他们深谙财务、英文流利,适应国际大会和股东会议,能够将公司要求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,具有强烈地环保和尊重劳动者的意识。凭借其知识结构和直接经验,他们远离大型国有企业,掠夺性的资本主义,地方事务的漠不关心。中国应该从这些新生元素中汲取知识和物质资源。在此基础上,中国能够建立更加广泛和备受尊崇的国际合作,注重知识和名望。通常,中国派遣政治代表团与其他国家展开对话,却没有对仁人志士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。


因此,许多人说,“作为一个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人士,我想对深圳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补充一些个人观点。”


深圳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,其中电子产品、时装和珠宝为其强项。我们已经对深圳这些行业的众多公司进行了考察,他们充满活力,欣欣向荣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深圳将成为未来的时尚和高科技全球中心。随着自身的发展和与外界的互动,深圳可以成为美国的硅谷或波士顿,德国的巴伐利亚,或者印度的班加罗尔或意大利的博洛尼亚,甚至巴黎或米兰。

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深圳需要拥有两种核心资源- 资金和人才。


深圳也许拥有最本土的PE/VC基金,但需要吸收更多的国际知识和经验。一个解决办法是设立国际离岸基金,包括国际融资伙伴,帮助深圳公司通过并购和有机发展走向国际化。此外,深圳毗邻香港,拥有最大的机会和无以比拟的优势,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先行者。浅海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,我们应该抓住机遇。另一方面,我喜欢远大的梦想。我提议扩大中国创业板,允许外国高科技企业入市。这可能不那么容易实现,但我们已经在深圳见证了这么多的奇迹,我们有什么理由就此停止呢?


另外的资源是人才,这显然要靠教育。深圳虽然不以教育著称,但教育讲师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。我们最好在深圳大学设立项目,吸引海外华侨人民,无论教授还是学生。深圳需要在素有大型国际媒体开展国家攻关和广告宣传活动,将深圳打造成全球的主要高科技、时尚和金融中心之一。


我迫不及待地希望见证和拥抱深圳的美好未来。出发吧!深圳!祝你好运!